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术研究 研究成果 正文

关于省级教学研究课题 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作者:时间:2017-11-10点击数:

项目简介:

本项目名称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随着普通高校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国内著名高校在艺术教育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从整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相对薄弱。探索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把艺术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

本项目自2009年9月立项以来,我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开会,按原计划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近期的主要任务。到目前为止,完成了问卷调查这一环节,问卷调查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编制问卷。问卷内容是根据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精心设计和筛选编制的。

第二个阶段:测试阶段。测试以学院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主试者发放问卷并按规定指导语向被试对象进行指导说明。问卷测试完毕后收回。

第三个阶段:测试结果的整理。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整理。

主要成效与经验

从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把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任何模式的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就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足以证明在任何模式的教育体系中教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们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院校,从业教师往往认为以自己的专业水平完全能够胜任对非专业学生的教学,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大纲基本参照专业艺术院校,忽视了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调整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不太考虑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和艺术需求,缺少对公共艺术教育本身的教学规律的研究和对非艺术专业学生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寻。

2.公共艺术教育背离“普及”初衷

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全面渗透的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全员参与的热情,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即提高全员的全面的素质。但是,在很多学校,艺术教育的重心偏向了学校艺术团的建设。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成为几门选修课,学校未给予充分的重视,这种现状偏离了公共艺术教育“普及”的初衷。

3.公共艺术课程的地位普遍不高

在我国高校,除了单一性艺术院校,艺术学科还是处于从属地位。公共艺术教育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师资配备、条件建设等方面都表现出艺术教育的可有可无状态,学生也对艺术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只是在学校的要求下被动选择,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缺乏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

目前普通高校在校生,是应试教育培育出的“果子”,基础教育阶段对素质教育的淡化,造成了他们艺术基础知识的严重缺乏。而且由于生源地的不同,相同年级的学生艺术知识水平不一,层次不一。现在,高校艺术教育基本上采用大班教学,这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多个层次的学生“齐头并进”和“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个性,学生被动接受,抹杀了他们对艺术教育的兴趣,从而使这门课程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模式一般有单向结构型、垂直领导型和网络型三种。大多数高校属于前两种,或是由教务处管辖的艺术教研室来管理或是由校一级副校长领导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来管理,但这两种都存在不小的弊端。单向结构模式说明了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看到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几门课程的学习,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有必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垂直领导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是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但也存在多头领导的弊端,降低了管理效率。

湘ICP备05003883号

版权: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